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,秋季平均103天,幼苗长势中上,后期田间评定中上,株型平展,芽鞘色为紫色,全生育期叶片数20.6,花药颜色为浅紫色,雄穗一级分枝数平均9.2,花丝颜色为紫色,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,苞叶长。
适时播种:春季气温稳定在12℃以上为适播期。
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,可在广西全区春、秋季种植。
一、桂单915玉米品种基本信息
1、审定编号:桂审玉2021014号。
2、作物名称:玉米。
3、品种名称:桂单915。
4、申请者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。
5、育种者: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。
6、品种来源:GRL73137×GRL21191。母本GRL73137是利用杂交种先玉1173与自交系F06进行杂交作基础材料,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8代选育而成;父本GRL21191是利用国外优良杂交种MT001与正大619进行杂交作基础材料,采用系谱法连续自交选择10代。
7、审定意见:经审核,该品种符合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,可在广西全区春、秋季种植。
二、特征特性
1、生育期春季平均105天,秋季平均103天,幼苗长势中上,后期田间评定中上,株型平展,芽鞘色为紫色,全生育期叶片数20.6,花药颜色为浅紫色,雄穗一级分枝数平均9.2,花丝颜色为紫色,果穗与茎秆夹角小于45度,苞叶长。
2、株高272cm,穗高109cm,穗筒型,籽粒黄色半马齿型,果穗外观中,轴色白色,穗长16.3cm,穗粗5.34cm,秃顶长1.3cm,穗行幅度14-24行,平均穗行数为18.7,行粒数为35,日产量为5.24公斤,百粒重为30.5克,出籽率为81.2%,单穗粒重为156克。
3、2019年春秋两季区域试验:空秆率0.9%,倒伏率0.6%,倒折率2.8%,倒伏率倒折率之和为3.4%,倒伏倒折率之和≥12%的点次比例为7.7%。
4、双穗率为0.3%,田间调查大斑病1~3级,平均1.5级,小斑病1~3级,平均1.6级,纹枯病病情指数6.3,平均1级,穗粒腐病1.0级,青枯病发病率为0,锈病1~5级,平均1.8级,细菌性茎腐病发病率为1.2%,丝黑穗病发病率为0.7%。
5、2020年春秋两季生产试验:倒伏1.4%,倒折率0.3%,倒伏倒折率之和为1.7%,倒伏倒折率之和≥12%的点次比例为6.7%。
6、田间调查大斑病1-5级,平均2.0级,小斑病1-5级,平均1.5级,纹枯病病情指数 12.0,平均1级,穗粒腐病1-3级,平均1.6级,锈病1-3级,平均1.6级,青枯病发病率为 1.1%。
7、抗性鉴定结果:感纹枯病,感南方锈病,感大斑病,中抗小斑病,感轮枝镰孢穗腐病,中抗轮枝镰孢茎腐病。
8、容重为750 g/L,粗蛋白含量为8.50%,粗脂肪含量为5.23%,粗淀粉含量为 70.90%。
三、栽培技术要点
1、适时播种:春季气温稳定在12℃以上为适播期。
2、合理密植:种植密度3000~3500株/亩。
3、及时间苗定苗:3~4叶时间苗,5~6叶时定苗。
4、科学施肥:播种时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1500~2000公斤的腐熟农家肥料或15~20公斤复合肥作基肥。
5、5~6叶定苗时,结合中耕松土追施攻苗肥,亩施尿素5~6公斤,复合肥7~8公斤。
6、在大喇叭口期重施攻苞肥,亩施复合肥20公斤和尿素15公斤并进行大培土。
7、注意防旱排涝。
8、病虫害防治: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虫。
9、大喇叭口期和花期注意防治玉米螟、蚜虫,整个生育期注意防治草地贪夜蛾。
四、产量表现
1、2019年春季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8.5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5.5%,增产点次83.3%。
2、秋季平均亩产550.5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1.6%,增产点次71.4%。
3、春秋两季平均亩产539.5公斤,比对照增产8.5%,增产点次76.9%。
4、2020年春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27.8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7.0%,增产点次85.7%。
5、秋季平均亩产489.4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10.8%,增产点次75.0%。
6、春秋两季平均亩产458.6公斤,比对照桂单162增产9.0%,增产点次80.0%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