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信子菌核病由小核菌属真菌侵染所引起,在低温高湿环境下发生尤为严重。
症状:发病后,叶片发黄,后期枯萎,极易拔离鳞茎。鳞茎内部变色并腐烂,球根鳞片与外皮间可观察到白色的菌核,后变为黑色。
一、风信子菌核病的发生原因
1、原因
风信子菌核病的病原为小核菌属真菌,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,病原菌菌丝在土壤中蔓延,侵染周围植株。侵染时,由鳞茎侵入,被害叶片出现黄色条斑或圆斑。为害特征如下:
(1)叶片被害后,植株发育迟缓,发黄,后期枯萎,极易拔离鳞茎。
(2)鳞茎内部变色,不同程度的分解腐烂,贯穿白色菌丝。
(3)在球根鳞片与外皮之间可见大而扁平的菌核。
(4)菌核初为白色,后变黑色,大小约1.2厘米
2、防治方法
(1)选健壮、充实、无病的种球。
(2)种植前以盆土重量0.2%的五氯硝基苯进行土壤,将其与盆上拌均匀后再进行栽植。
(3)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或深埋。
二、风信子灰霉病的发生症状
1、症状
(1)发病初期,感病叶尖变色,叶片皱缩腐烂。冷湿条件下,花部亦发生腐烂。
(2)发病后期,病部产生灰色霉层及黑色菌核。病原菌以菌核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,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,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危害。低温高湿利于病害发生。
2、防治方法
(1)减少侵染来源:及时摘除病花、病叶,集中销毁。
(2)发病初期,喷施1:1:100波尔多液,或65%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-800倍液,或50%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,或斑锈清800-1000倍液喷雾防治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