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树红点病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。
叶片症状:发病初期时,叶面出现橙红色的近圆形病斑,病斑略微隆起。后续病斑扩大并颜色加深,病部隆起并产生很多深红色小点。秋末时,病叶转变为红黑色并卷曲,生出黑色小点。病情严重时,叶片变黄、掉落。
果实:果实上出现橙红色至红褐色的近圆形病斑,畸形、易脱落。
一、李树红点病的症状
1、危害叶片和果实。叶片发病初期,产生橙红色、稍隆起、近圆形病斑,病健交界处界限明显。
2、病斑扩大后颜色加深,病部叶肉变厚,隆起,其上产生许多深红色小点。
3、秋末,病叶变为红黑色,正面凹陷,背面凸起,使叶片卷曲,并生出黑色小点。
4、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密布病斑,叶色变黄,常造成早期落叶;果实上的病斑近圆形,微隆起,橙红色至红褐色。病果多畸形,易脱落。
二、李树红点病的发生规律
1、以子囊壳在病叶上越冬,翌春开花末期,产生大量子囊孢子,随风雨传播。
2、该病从展叶期至9月中旬均可发病,7月中旬为发病高峰,多雨年份或雨季发病重,低温多雨年份或植株和枝叶过密的李园发病较重。
三、李树红点病的防治技术
1、萌芽前喷5°Bé石硫合剂,展叶后喷0.3-0.5°Bé石硫合剂。
2、在李树开花期及叶芽萌发期,全株喷洒0.5:1:100倍波尔多液,或0.5%琥珀酸铜溶液,或70%甲基托布津800倍液,或70%代森锰锌800倍液预防。
3、加强果园管理,彻底病叶,病果集中烧毁或深埋。秋翻地春刨树盘,都可减少侵染来源。并注意排水,勤中耕,防止果园土壤湿度过大。
四、李树球坚蚧的相关介绍
1、危害特点
(1)球坚蚧主要危害李、梅、桃等果树,以李树发生为严重。
(2)以若虫和雌成虫群集于枝干表面刺吸汁液,受害的李树,轻则树势衰退,枝梢枯死,重则整株死亡,是李树上一种毁灭性害虫。
(3)不同树龄球坚蚧的危害程度不同,以5~8年生的李树危害较重,山地李园以坡谷和荫蔽潮湿处危害重;坡顶李园日照强、较干躁,通常发生轻。
2、发生规律
(1)李树球坚蚧每年发生1代,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,外覆有蜡被。翌年3月上、中旬,越冬2龄若虫从蜡堆里蜕皮爬出,另找固定点,群集于枝干表面刺吸汁液危害。
(2)3月中旬至下旬初分化为雌、雄两性,雌若虫3月下旬又蜕皮1次,体背逐渐膨大成球形,4月上旬出现雌成虫。雄若虫3月下旬分泌白色蜡质形成介壳,再蜕皮化蛹于其中,4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,与雌成虫交尾。
(3)交尾后雌成虫虫体迅速膨大,并逐渐硬化。此时危害为严重,特别是雌若虫需吸收大量营养,危害尤烈。4月中旬开始产卵,产卵于母体下壳,每雌虫平均产卵1260粒,卵期7d左右。
(4)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盛期,孵化后的小若虫从母体介壳下爬出,初孵的小若虫活跃爬行,在枝条上分散寻找适宜的场所,一般分散转移约1~2d后就固定在枝干上,以口器刺人李树枝干固定取食危害。
(5)固定后虫体两侧分泌白色蜡丝覆盖体背,此时发育缓慢,雌、雄难分。10月间蜕皮1次,变为2龄若虫随之进入越冬。
3、防治措施
(1)李树球坚蚧在每年发生1代,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,翌年3月上、中旬,越冬2龄若虫从蜡堆里蜕皮爬出,另找固定点,群集于枝干表面刺吸汁液危害。
(2)4月下旬至5月上旬是李树球坚蚧卵孵化盛期。在防治上,要抓住越冬2龄若虫脱出蜡堆时3月上、中旬和卵孵化盛期用药防治,此时为介壳尚未形成的初孵若虫阶段,若虫的抗药性能弱,对农药敏感,是防治李树球坚蚧的时期。
(3)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,在卵孵化高峰期,用40%速扑杀EC1200倍液,或48%乐斯本EC1200倍液,或25%吡蚜酮WP2000倍液加25%噻嗪酮WP1500倍液喷药防治,隔7d喷药1次,连续喷药2次,防治效果均在90%以上,在生产上可以推广使用。
(4)防治李树球坚蚧的关键是要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,掌握卵孵化盛期喷药防治,以提高药效。该虫天敌黑缘红瓢虫和寄生蜂等,对球坚蚧发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在生产上要注意保护利用。
(5)此外,在冬季要结合修剪,剪除介壳虫密集受害严重枝条,集中烧毁,之后可喷洒3~5。Be石硫合剂或机油乳剂100倍液或松脂合剂100倍液,以降低越冬基数。
声明: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,农服务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农服务网立场,内容旨在传播知识,若有内容错误或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更正或删除处理。